如何在親情中保持自我?改善家庭關係的7個實用方法

如何在親情中保持自我?改善家庭關係的7個實用方法

每個人都期待擁有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但現實生活中的家庭關係往往充滿挑戰。如何在家庭中既能保持親密關係,又能維繫個人邊界?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本文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如何在家庭關係中找到平衡點,幫助你建立更健康的家庭互動模式。

為何會被家人的情緒所左右?

心理學家Murry Bowen 提出了家庭系統理論(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指出家庭不單單是一種人際關係,更是一個情緒系統。在家庭關係中,一個人可能完全被他人的情緒所主導,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要不是過度順從,就是極端反抗,都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比方說,當父母發生爭吵時,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害怕或憤怒;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可能會感到失望、擔憂或生氣。

這種情緒關聯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和相互支持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導致過度的依賴和乾涉。倘若家庭成員之間沒有適當的距離和界限,就可能出現以下狀況:

  • 三角關係的困擾:當家庭成員之間出現矛盾時,常常會不自覺地將第三者捲入其中。例如父母爭吵時向孩子傾訴,或是讓孩子選邊站。這種做法雖然能暫時緩解壓力,但往往會讓問題變得更複雜。
  • 過度情緒融合:在家庭關係中,一個人可能會完全被他人的情緒所主導,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要不是過度順從,就是極端反抗,都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如何與家人親近且保持適當距離?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我們需要增強自我區分(Differentiation of Self)的能力。自我區分指的是一個人區分理智與情緒過程的能力。換句話說,自我區分程度高的人能夠清楚地區分理智和情緒,不容易被情緒牽制。即便麵對他人的壓力,自我區分程度高的人仍能堅守自我的想法,同時也能維持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相反,自我區分程度低的人常常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缺乏自我。

提高自我區分並非意味著要與家人疏遠或變得冷漠,而是在保持親密的同時保持適當的距離。以下是一些提升自我區分的方法:

1. 不做傳話筒

當兩個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問題時,不要代替他們表達或傳遞訊息,而是應鼓勵他們直接進行溝通和解決。如果他們向你訴苦或要求你表明立場,你可以表達你的同情和理解,但同時也要明確你的立場和界限,不要被他們的情緒所掌控。

2. 避免期望改變對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價值觀、喜好和意見,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期望或要求。當我們試圖改變對方時,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或抵抗,進而導致關係的惡化。我們應接受對方的差異,尊重對方的選擇和決定,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尋求雙方的妥協與協調。

3. 明確溝通原則

在與家人交流時,應該使用’我感覺’‘我認為’這樣的主觀表述,很多時候,我們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是因為我們沒有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和需求,而是運用了一些模糊或指責性的語言,從而讓對方產生誤解或反感。我們應該使用一些具體且客觀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對對方的行為或性格進行評判或批評。這樣的做法能夠增進對方的理解和同情,同時也能減少對方的防禦和攻擊。

4. 了解事實,釐清責任歸屬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家人遭遇困難或痛苦而感到內疚或自責,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或沒有盡到責任。然而,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與我們有關,也並非所有的事情都由我們掌控。我們應客觀地分析事實,找出問題的根源和原因,判斷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產生的影響和結果。如果我們確實有責任或過失,應當承認錯誤並尋求改進;如果我們沒有責任或過失,應放下負擔並給予自己支持。

5. 專注自己該做的事

當家庭中出現問題時,我們可能會分心或感到焦慮,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我們應當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注意力,專注於當下應當完成的事情,並盡力做到最好。同時,我們也應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和嗜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樂趣和滿足感。這樣做能夠提高我們的效率和幸福感,同時也能夠增加我們與家人以外的社交圈。

6. 定期與家人約會

與家人保持親密並不意味著要時刻相伴或無話不談,而是在適當的時間和方式下表達關心和愛。我們可以與家人定期安排一些約會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全心投入與家人的溝通和互動,並盡量避免被打擾或乾擾他人。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例如散步、做瑜珈、看電影、玩遊戲等,以增強彼此之間的樂趣和默契。在PsycTest官網(www.psyctest.cn)中,你可以找到許多有關家庭關係的專業評估工具,幫助你更了解家庭互動模式。

7. 以適當的方式表達關心

我們不必以華麗或昂貴的方式來表達對家人的愛,有時候一些小小的舉動就足以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心。我們應當了解對方的喜好和需求,透過一些貼心和體貼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關心,例如:在對方忙碌或疲憊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在對方生病或難過的時候給他們一個鼓勵的話語、在對方有重要事情要處理的時候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祝福等。

面對家庭衝突的智慧

當面對家庭衝突時,我們需要:

  1. 保持理性思考,不被情緒左右
  2. 客觀分析問題,不輕易將責任歸咎於自己或他人
  3. 尊重差異,接納每位家庭成員的獨特性

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在家庭關係中的位置,不妨試試這些專業的心理測驗:

-測測你的家庭溫馨嗎?
-童年情感忽視評估(CENQ)

結語

常言:「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對每個人都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隨著父母和我們年齡的增長,互動模式以及彼此之間的距離都會改變。而那些未能磨合的部分往往就是衝突的根源(例如:父母仍把自己當成孩子)。

家庭關係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功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家人的關係也不斷改變。找到適合的相處之道,既能維繫親情,又能保持自我,這樣的平衡需要我們不斷調整和努力。

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如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留言。祝您與家人幸福美滿、快樂安康!

本文連結: https://m.psyctest.cn/article/aW54Apxz/

原文如有轉載時請以本連結形式註明作者及保留出處。

本文支援微信掃碼閱讀

相關推薦

💙 💚 💛 ❤️

如果網站對您有所幫助,有條件的朋友願意打賞,可以點擊下方打賞按鈕贊助本站。讚賞款項將用於服務器、域名等固定支出,我們會定期將您的讚賞更新到讚賞記錄中。您也可以通過VIP贊助支持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存活下去,讓我們能夠持續創作更多優質內容!歡迎您將網站分享推薦給您的朋友,感謝您為本站出一份力,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