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什么是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以及其对个人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影响因素、提升策略,并介绍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其在线测试,帮助你评估并提升应对挑战的信心。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特定任务或目标的信心。最早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简而言之,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克服挑战并达成目标的信念。
例如,“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Scale)中有一项问题:“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这反映了一个人在面对外界阻力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受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 个人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则会削弱信心。经历过挑战性任务的成功会使个体对未来任务充满信心。
- 替代性经验: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或失败,尤其是与自己相似的人,可以增强或削弱自我效能感。如果你看到身边的人成功,你会认为自己也能成功。
- 言语鼓励:来自他人,特别是朋友、家人、老师等的正面反馈和鼓励,能显著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
内容未完,继续阅读?
成为 VIP 解锁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 https://m.psyctest.cn/article/2axvoVd8/
原创文章如有转载时请以本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