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似乎都難以察覺到潛意識 的悄然存在。不過,精神分析學說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們沉浸在夢鄉之中,潛意識便有可能突破層層阻礙,浮出到意識的層面。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潛意識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意識體驗呢?像是我們對自我與他人的認知,對日常生活各類活動意義的感悟,在面臨生死攸關時刻瞬間做出判斷與決策的能力,乃至基於本能體驗所採取的行動,這些看似平常的方方面面,實則都與潛意識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關係。潛意識所肩負的使命,在人類漫長的生存與進化歷程中,佔據著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心理學的廣袤領域中,潛意識其實是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此刻它並未處於我們焦點意識所聚焦的範圍之內。 「潛意識」 這個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皮埃爾提出。他敏銳地察覺到,在意識頭腦所具備的批判思想功能之下,還潛藏著一種異常強烈的意識,於是他將其命名為潛意識。
回溯到1896 年,在第52 封信裡,佛洛伊德 闡述了心理過程的分層理論,並且指出記憶的痕跡偶爾會依據新出現的情況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在這個理論體系中,他明確區分了「感知的指示」「無意識的」 以及「前意識」。從那時起,佛洛伊德便不再使用「潛意識」 這個術語。因為在他看來,要確切地判定「潛意識」 究竟發生在無意識階段,還是前意識階段,著實是一件頗具難度的事情。
潛意識所蘊含的力量,遠遠超越我們的想像。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諸如自我暗示與自我肯定等潛意識技術,正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它們不僅深刻地影響個體的生活軌跡,也對現實世界產生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能夠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定的輔助。想必大家都聽聞安慰劑效應,即病人在接受實際上並無治療效果的干預時,僅僅是因為內心「預料」 或「相信」 治療會有效,病症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緩。這無疑是潛意識神奇作用的典型例證。此外,社會心理學中的拔河實驗也相當有趣,當參與拔河的人數逐漸增加時,每個人所付出的力量卻呈現出越來越小的趨勢。例如,將男大學生分成2 人、4 人、6 人各一組,讓他們大聲喊叫並記錄各自的音量,結果清晰地顯示,個人音量隨著團體人數的增加而逐漸降低。這同樣是潛意識心理暗示的典型案例之一。
此測驗源自於網路的趣味心理測驗— 潛意識人格測驗。它巧妙地透過情境暗示的方式,來深入探討你內在的性格。你是否曾靜下心思考過,如今展現在眾人眼前的你,與內心深處那個真實的自己,是否真的完全一致呢?在潛意識裡,是否還隱匿著一些你從未知曉的層面?或許,這個測驗能夠讓你對內在的自我獲得新的認識。點擊下方開始測試按鈕進入測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