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管是静观/正念(Mindfulness)还是冥想(Meditation)都成为大热,是不少人找到内心平静或管理情绪的入门方法。你可能觉得对两者都一知半解,那么现在来让会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用到静观技巧的咨询师小赛带你重新认识静观吧!
静观是什么?
提到静观,你会想起什么?很多人会联想到冥想,或者是会睡着觉。
在众多问题当中,相信不少人都有以下疑问:静观=冥想?
冥想是流传自古印度的其中一种瑜伽修行方法,它可以是修习正念(即静观)的方法,但却不代表正念。那么,正念其实是什么?
正念这个词语源自于佛教,指专注于当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佛教相信修习正念是能够帮助人离苦得乐的八正道之一。根据上述讲法,静观似乎是一种宗教活动?
不,其实现代的静观应用早已演化至与宗教关系不大。
静观是如何成为心理学新宠?
上世纪末,乔‧卡巴金博士(Dr. Jon Kabat-Zinn)将正念引入心理学范畴。他创办的静观减压课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透过八周的静观练习改善情绪及痛症,其中他归纳出七个修习的原则:非评价(non-judgmental)、接纳、信任自己、非用力追求、耐心、初心、顺其自然。
正如他的著作所讲,生命是充满痛苦的(Catastrophe),因此我们更需要培训自己的身心智慧去面对当中的压力、痛楚与病患,而静观就是其中一个有效方法。后来静观进一步融入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成为第三代CBT之一的静观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专门针对治疗情绪病。
静观是回到内心岛屿的钥匙
在日常生活中,城市人需要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与当下脱钩,更会与自己的呼吸失去联系。因此,正念最基本的练习正正就是要专注留意自己的呼吸,让自己从对过去与未来的担忧重新回到当下,并学习聆听自己内心的变化。
一行禅师曾形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让你可以好好休息的岛屿,而正念就是回到这个岛屿的钥匙。
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被想法和情绪牵着走,像泥足深陷一样。修习正念就是觉知到想法和情绪的存在,然后有意识地让自己回到当下。久而久之,当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时,虽然还是会有情绪,但因为对自己的内在情况更了解,我们自然更能安然面对。
静观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要发挥静观的最大效果,最理想当然是靠日常的练习。不过平日在辅导室里,静观也有其特别的功用。尤其对于较习惯用头脑主导的案主,一般较难接触到自己的情绪。透过简单的身体扫描练习,案主便能觉察提及事件时身体的变化,从而找到线索接触此时此刻的情绪。
在另一方面,在案主有机会接触创伤事件时,往往会勾起当时未处理的感受,引导式的呼吸练习也能做到快速稳定情绪的作用。
为自己和外界留一丝喘息空间或许不是我们的习惯,但静观就是要打破我们的自动导航模式,让我们能真正与自己接触❤️
本文链接: https://m.psyctest.cn/article/7yxPYZdE/
原创文章如有转载时请以本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