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換標籤可發現更多內容!如果找不到您想要的內容,可以留言回饋,我們將盡快補充完善。
立即回饋
BPD與抑鬱、焦慮的區別|如何識別邊緣型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抑鬱症和焦慮症在臨床上常常“混淆”,但其實它們的心理機制和表現方式完全不同。本篇文章將為你理清三者的區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或身邊的人。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什麼?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種以情緒不穩定、人際關係混亂、自我認同模糊和強烈的被拋棄感為核心特徵的人格障礙。與抑鬱、焦慮等情緒障礙不同, BPD屬於人格結構層面的深層問題,不僅影響情緒狀態,更會嚴重干擾人際互動和生活功能。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典型表現有哪些?以下是BPD 常見的行為與心理特徵(通常需滿足其中5項以上才能構成臨床診斷):對人際關係極端依戀或突然疏遠,愛恨極端轉變害怕被拋棄,會因小事陷入焦慮或爆發情緒極度不穩定,幾小時內從憤怒到空虛再到激動頻繁衝動行為,如暴飲暴食、性衝動、購物上癮、自殘等自我認同混亂,常常感到“我是誰”都說不清慢性空...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完整指南與自測入口邊緣型人格障礙(簡稱BPD)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情緒調節與自我認同的人格障礙。它不僅僅是“情緒化”或“玻璃心”的表現,而是一種真實存在、被廣泛研究的心理疾病,常伴有極強的被遺棄恐懼感、情緒波動、自我傷害行為。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BPD定義)邊緣型人格障礙屬於“群B人格障礙”(dramatic-emotional cluster)中的一種,其核心在於人格結構的不穩定。雖然名字帶有“邊緣”二字,但BPD是一種清晰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不同於社會意義上的“邊緣人”概念。許多人會問:“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邊緣型人格障礙到底是什麼? ”簡而言之,BPD是一種涉及情緒、行為和人際關係深度不穩定的複雜心理狀態,也常被稱為“邊緣性人格”。邊緣性人格障礙,亦稱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
雙相情感障礙評估工具:楊氏躁狂評定量表(YMRS)免費測評與PDF量表下載
關鍵詞導航: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 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 YMRS 、楊氏躁狂量表評分標準、楊氏躁狂量表(YMRS) 、楊氏躁狂量表評分分級、楊氏躁狂量表評分細則、楊氏躁狂量表得分、楊氏躁狂量表測試、楊氏躁狂量表是自評還是他評、楊氏躁狂量表怎麼問、楊氏躁狂量表得信效度、楊氏躁狂量表(YMRS)多少分有躁狂、楊氏躁狂量表評分標準問在精神醫學領域,準確評估躁狂症的嚴重程度對於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監測至關重要。其中,楊氏躁狂評定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 YMRS)作為一項國際公認的標準化評估工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這一量表。楊氏躁狂評定量表(YMRS)的誕生與發展楊氏躁狂評定量表(YMRS)是由美國精神醫學家RC楊氏(Young RC)及其團隊於1978年在華盛頓大學的教學醫院Renard醫院編制...
關於大學生抑鬱症,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是一段激動人心的時光。由於大學帶來的新挑戰——離家、學習和適應新生活,許多大學生經常會感到壓力。試圖應對如此多的新變化可能會使一些學生患上抑鬱症。研究表明,與前幾代人相比,現在有更多的學生患有抑鬱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抑鬱症的症狀,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抑鬱症的常見原因研究表明,從18 歲到24 歲開始,許多心理健康狀況開始出現在個人身上。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報告說,75% 的焦慮症患者會在22 歲之前就會開始出現症狀。大學是許多人經歷抑鬱症最初跡象的常見時期。抑鬱症通常伴隨著悲傷或焦慮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抑鬱症的成因不是單一的,但在大學生中有幾個共同的因素。一個新的環境。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他們第一次長期離家生活。雖然這對你來說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可以探索自己的身份,成長為一個人,但也很常見的是要處理鄉愁或不知所措的感覺。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變...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迴避型人格?自測+改善策略
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成因及改善方法全面解析,幫助你區分迴避型人格與社交焦慮,並通過自測題判斷是否存在迴避傾向,提供實用的克服策略與社交能力提升計劃。迴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是一種以社交迴避、極端自卑和對負面評價高度敏感為主要特徵的人格特質。這類人雖然渴望建立親密關係,但由於害怕被拒絕或批評,他們往往選擇迴避社交,進而陷入孤獨和內心衝突。本文將詳細解析迴避型人格的特點、成因、測試方式以及改善策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並克服這一心理障礙。什麼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是一種穩定的人格特質,也可被歸類為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AvPD)。它的核心特徵包括:迴避型人格的主要特徵社交迴避:害怕與人交往,避免社交場合,尤其是在陌生人或權威人物面前感到不安。極端自卑感:認為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外貌、能力或價值持有消極看法。對批...
理解雙相情感障礙:不僅僅是“情緒化”那麼簡單,附測評工具
你可能听说过“双相”或“躁郁症”,也可能认为这不过是情绪起伏大、喜怒无常的表现。但实际上,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情绪、精力、活动水平和判断力发生异常且剧烈的波动,从极度的 情绪高涨(躁狂或轻躁狂) 到极度的 情绪低落(抑郁) 之间来回切换。
揭秘:双相情感障碍的“两极”世界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作期,就像生活在情绪的“两极”之间。
1. 情绪高涨期:躁狂或轻躁狂
这不是简单的开心,而是一种不寻常的亢奋状态。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
情绪异常兴奋,感到精力充沛,甚至欣快。
精力异常旺盛,睡眠需求显著减少,可能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觉得精力充沛。
言语和思维加速,说话快,内容跳跃,难以集中注意力。
冲动行事,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比如疯狂购物、鲁莽投资或性冒险。
轻躁狂是躁狂的较轻形式,症状类似但严重程度...
如何克服拖延症?搜狐創始人張朝陽的經驗分享
拖延症困擾了許多人,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分享瞭如何通過簡單的思考與準備方法,克服拖延、提高工作效率。從自言自語式思考到收集資料,本文為你提供實用的技巧,幫助你擺脫拖延,提升生產力。拖延症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難題,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會因拖延而影響效率和心理狀態。很多人面對重要任務時,總是想推遲到最後一刻才開始,甚至乾脆逃避不做,最終帶來壓力、焦慮和自責。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克服拖延?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分享了他的高效方法,幫助自己徹底擺脫拖延症。拖延的根源:對任務的不熟悉張朝陽坦言,自己曾經也是拖延症患者,常常把任務拖到最後才匆忙完成。後來,他發現自己拖延的真正原因是——對任務的不熟悉。 “比如下週要寫一篇文章或準備一場演講,很多人會想著'還是等到最後一天再寫吧,今天先休息',但實際上,真正讓我們拖延的原因是,我們對任務內容沒有清晰的認知,害怕寫不出來。”他說。這...
吹狗哨式虐待:隱形心理暴力的表現與應對策略
吹狗哨式虐待是一種隱形的心理暴力行為,施虐者通過語言和暗示讓受害者感受到委屈與憤怒,本文深入探討吹狗哨式虐待的定義、危害及應對方法,幫助你識別並應對這一精神虐待。什麼是吹狗哨式虐待?吹狗哨式虐待是一種隱形的心理虐待,施虐者通過語言的暗示與情境的聯想,精準地刺激受害者內心最敏感的點。它的特徵是,施虐者在公開場合說一些看似無害但實際上針對受害者的言辭,這些言語只有施虐者和受害者能真正理解,外人聽起來卻毫無問題,甚至會認為受害者反應過度。例如,在公共場合,如果一個人非常在意自己的身高或身材,施虐者可能會在看到別人身材好或身形高挑時說:“哇,好瘦啊”、“看,那個身材真好”,並用暗示性的眼神或動作加深情境的指向性。受害者可能會因此感到不舒服、憤怒,但在外人眼裡,這些話僅僅是對事實的陳述,反而是受害者反應過度,給施虐者提供了“無辜”的立場。這種“言外之意”的心理操作,就是吹狗哨式虐待的核心。吹狗哨式虐...
正確職場心態:冷漠式工作,你不會感到焦慮!
本文通過真實故事闡述了冷漠式工作心態的價值,幫助職場人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減少焦慮與壓力,提升職場幸福感與效率。在現代職場中,很多人都面臨著焦慮和壓力,常常覺得自己的工作不被認可、不被提拔、不被尊重。許多人抱著對工作的熱情,期望它能帶來滿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然而,是否真的是每個人都必須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被認為是合格的員工呢?工作真的是生活的全部嗎?今天,我們將探討一種新的職場心態——冷漠式工作。這並不是逃避工作,而是一種理性地看待工作的方式,幫助你找到更健康、更平衡的工作與生活態度。什麼是冷漠式工作?冷漠式工作,並不是說我們要對工作漠不關心或者不負責任。相反,它強調的是:將工作視為工作,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冷漠式工作意味著,我們要保持對工作的距離,不讓它佔據我們所有的時間與精力,也不讓它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價值觀。冷漠式工作的核心思想是:工作僅僅是工作,而不是我們的自我價值體現。當我們將工...
依賴型人格障礙(DPD):表現、影響及改善方法
依賴型人格障礙(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DPD)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使個體對他人的關心和陪伴產生強烈的依賴。這種依賴並非真正的愛,而是一種盲目、強迫且不理智的渴望。受影響的人往往會放棄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只要能找到一個依靠,就會感到滿足。然而,這種行為模式可能導致個體變得懶惰、脆弱,缺乏主見和創造力。同時,長時間的遷就和順從可能讓他們感到壓抑和沮喪,最終失去自己的夢想和愛好。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典型表現如果你符合以下五項或更多的特徵,那麼可能存在依賴型人格障礙:缺乏決策能力,總是依賴他人的建議和保證。重要生活事務(如居住地點、職業選擇等)依賴他人安排。害怕被拋棄,即使知道對方有錯,也不敢反對,只能順從。缺乏獨立性,無法獨自製定計劃或完成任務。過度取悅他人,為了討好對方而做自己不喜歡或不應做的事情。無法獨處,容易感到無助和不安,盡力避免孤獨。親密關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