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NP」相關文章

🪧 切換標籤可發現更多內容!如果找不到您想要的內容,可以留言回饋,我們將盡快補充完善。 立即回饋

使用NPI自戀人格量表辨識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使用NPI自戀人格量表辨識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如何透過心理測驗量表診斷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了解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診斷方法,透過心理測驗量表如NPI評估自戀傾向。本文詳細介紹NPD的特徵、常用心理測驗工具、診斷標準及其局限性,幫助您更了解NPD的評估流程。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深刻影響個體與他人互動方式的心理障礙。患有NPD的人通常表現出對自己的極度崇拜、對他人情感的忽視,以及過度渴望外界的認可和尊重。 NPD不僅在個人生活中造成困擾,還可能影響工作關係和社會互動,因此,及早診斷和介入至關重要。 那麼,如何透過心理測驗量表來診斷是否存在自戀型人格障礙呢?本文將帶您了解常見的評估工具、診斷流程以及它們的限制。 1. 什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NPD)?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持續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患者通常具備以下特質: 誇大的自我...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那些具有極端自我中心和自我崇拜特質的個體。這種障礙通常與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的誇大認識,以及對他人需求和感受的忽視有關。 起源與定義 自戀這個概念源自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為納喀索斯的美少年,他愛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終因無法得到這份愛而消亡。在心理學中,自戀被定義為個體透過對自我和情感的調控,來維持一個正面形象的能力。 臨床特徵 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診斷標準包括: 極度誇大自己的重要性 對成功、權力、優秀的無限幻想 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需要極度的恭維 覺得自己應該得到特殊待遇 不擇手段(操縱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其他人沒有同理心 對批評非常敏感(容易因此惱羞成怒) 自戀人格量表(NPI-56)免費線上測驗: 社會心理學視角 在社會心理學中,自戀也被視為一種人格特質...

如何對付或反制NPD人格障礙者?

應對或反制有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人可能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因為他們的行為往往非常頑固且具有操控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反制方法,既可以保護自己,也能幫助緩解與他們的關係衝突: 1. 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 核心特徵: 強烈渴求關注和讚美。 缺乏共情,常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操控他人以滿足自身需求。 抵抗批評,易於表現出防禦性或憤怒。 策略: 知道他們的行為不是針對你個人,而是他們人格障礙的表現。 學習辨別NPD的常見策略(如氣燈效應、情緒操控)。 2. 設立明確界限 NPD患者往往試圖操控他人或侵犯他人的心理邊界。建立並堅持界限有助於保護自己的情感安全。 方法: 明確表達你不能接受的行為,並堅持執行。 「如果你繼續這樣說話,我將離開這場對話。」 不要被他們的憤怒或指責動搖,保持冷靜和堅定。 注意: 界限必須具體、清晰,避免含糊其辭。 3. 避免對抗和情緒化 ...

「報復性熬夜」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調整心態和習慣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忙碌了一整天,終於可以躺在床上休息時,卻不想睡覺,而是想多看一會兒手機或小說,享受一下自己的時間?這種現象稱為「報復性熬夜」,是一種心理學上的補償機制。但是,這種補償真的能讓你感覺更好嗎?還是會讓你陷入更深的疲憊和焦慮呢?本文將為你解析「報復性熬夜」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它。 什麼是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指當我們白天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時,就會在晚上故意延遲睡覺,以此來彌補自己失去的個人時間。這種行為通常是出於一種補償心理(Compensation),即為了緩解白天的壓力和不滿,而在晚上尋求一些能讓自己快樂或放鬆的事情。 補償心理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它可以幫助我們維持正常的心理健康狀態。當我們因為生理或心...

大學畢業生求職心理調適指南

大學畢業生求職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僅要面對激烈的競爭,還要承受各種壓力。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同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了自己的求職效果和心理健康。那麼,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狀態始終保持最佳呢?本文將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大學畢業生求職常見的心理問題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wFoo8uBMZWZkfxDibDibKIDOu48whPA7TSB89JgItmP5OevlefSadKjAvP8ick3RdurSb61kvh5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十一種: 自卑感強,缺乏自信心。這種心理問題的表現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不敢競爭,尤其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自傲(期望值過高)。這種心理問題的表現是自認...

MBTI人格百科全書:INTJ-建築師人格

MBTI人格百科全書:INTJ-建築師人格
建築師型人格(INTJ、Architect Personality)是16型人格(16personalities)中的一種人格類型。其中`I`代表內傾,`N`代表直覺,`T`代表理智,`J`代表獨立。 建築師型人格是戰略能力最強的人格類型之一,這讓他們很難找到志同道合能夠與其過人的智慧和審慎的思考方式比肩的同類。 建築師人格類型的人想像豐富卻很果斷,雄心壯志但注重隱私,充滿好奇心但從不浪費精力。 人格特徵 正確的態度可以達到任何目標 他們生來對知識充滿渴望,這在他們的人生初期就有所體現,孩童時他們常被叫做書蟲。雖然他們的同儕把這當成侮辱,他們卻可能覺得說的很對,甚至以此為驕傲,享受著自己廣博的知識儲備。他們喜歡分享知識,對自己擅長的領域很有信心,但他們更喜歡設計和執行各自領域中的完美計劃,而不是對流言蜚語這類無聊的話題發表看法。 在很多人看來好像悖論,但從純粹的理性角度來說,「...

投資不賺錢的背後:心理因素解析

投資不賺錢的背後:心理因素解析
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許多人常常會面臨一個困惑:明明掌握了基礎知識,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這個問題的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 投資心理學的秘密 投資並非僅僅依賴理性決策,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人類的感性特徵往往會對投資決策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投資失敗。理解這一點,對於想要提升投資收益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行為金融學的基本概念 行為金融學的出現,正是為了填補傳統金融理論在實際投資決策上的不足。現代金融市場理論假設人是理性的、市場是有效的。然而,實際上,投資者的決策常常受到情緒和心理的影響。以下是一些行為金融學的重要概念: 1. 確定效應 當面對確定收益時,大多數人傾向於選擇穩定的選項。例如,選擇無風險獲得100元,而不是冒險獲得200元的可能性,即使後者的期望收益較高。 2. 損失厭惡 人們在面對失去時的反應更加強烈。例如,如果你損失了100元,你的痛苦感受會大於獲利10...

面試被問到「待業期間在做什麼」該如何回答?

面試問題被問到哪一題最難回答?現在的企業雇主,為求更快速準確了解求職者,除了會常常更新面試的“新題庫”,也逐漸看重求職者的職場EQ。 不過,對正在找工作的你,聽到哪一道面試問題,可能會讓你超傻眼呢?又或者有哪些面試題目是你最怕被問到的呢?這篇文章為大家彙整5道堪稱是「殺手級」的面試問題,並在下方提供最詳盡的教戰解答! ! 一、你找工作找多久了?之前待業時間都在做什麼? 其實雇主會問這道面試問題,背後隱藏的大多是想關心,“你是不是有哪些情況,才讓其他雇主不想錄取你?”因此,請掌握要帶給雇主你仍是“即戰力”的信心,像是說明自己辭去上一份工作後,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檢視個人職涯目標,現在的你已經一個確定的目標也選擇了一些自己考慮的職位;又或者是你選擇再進修、為某組織投入自願性工作等,都能扭轉雇主對待業空窗期的刻板印象。 二、可以接受加班嗎?對加班有什麼看法? 回答這道面試問題時,可務必要...

當未成年女兒遭遇性行為,父母該如何面對?

在現代社會,父母可能會面臨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未成年女兒提早涉及性行為。身為父母,如何冷靜應對,提供支持,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不僅關乎孩子的未來發展,也關乎她們的心理健康和安全。那麼,當父母發現這種情況時,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這篇文章將為大家提供一些建議,幫助父母應對這個複雜局面。 1. 保持冷靜並提供情感支持 首先,父母必須保持冷靜。無論情況多麼複雜,最重要的是不要急於指責或斥責孩子。女兒可能因為恐懼、羞愧或困惑而難以說出實情。此時,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至關重要。 傾聽和支持她的情感,讓她覺得自己不會被批評或責備。創造一個信任的環境,鼓勵她表達內心感受,並詳細了解事情的經過。即使情況不理想,父母也應該表現出無條件的支持,給孩子足夠的情緒安全感。 建議措施: 傾聽女兒的感受,不要急於責備。 表達無條件的支持,讓她知道父母會與她一起面對問題。 2. 確認事件性質:自願還是強迫...

為什麼我們會討厭那些做對事的人?行善者減損背後的心理學

為什麼我們會討厭那些做正確事的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看到有人為了環保而不吃肉,或為了公平而捐款時,你不是感到敬佩,而是感到反感?你覺得這些人很煩人,很自以為是,還是根本沒有用?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不要覺得慚愧,因為你並不孤單。研究發現,我們有時會對那些做正確事的人產生負面的情緒,甚至因此放棄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這種現象叫做行善者減損,它背後的心理機制又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它呢? ! 做正確事會威脅我們的自我形象 麥可傑克森曾經唱過:「如果你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看看你自己,然後做出改變。」這句歌詞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總是願意看看自己,更不用說做出改變了。當我們看到有人做出了我們沒有做出的道德選擇(例如不吃肉,或捐款)時,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夠好,不夠道德,不夠有價值。這種感覺會威脅到我們的自我形象,讓我們覺得自己不是個好人。 為了緩解這種威脅,我...
Arrow

熱門標籤